学院召开一流课程及教研项目中期汇报讨论会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6月27日下午在学院会议室,学院召开一流课程及教研项目中期汇报讨论会,各项目负责人围绕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数据处理教学研究项目及软件框架课程教研项目的建设进展、阶段性成果与后续规划展开详细汇报,旨在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推动教学质量再提升。
汇报中,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团队成员梁洁老师介绍,该课程自2023年获批以来,已建成包含视频、题库、课件等在内的线上资源库,并获评学习通示范教学包;通过构建C语言递进式知识网络、设计“麦当劳点餐系统”迭代式项目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相关创新作业获校级AI文化节一等奖。同时,团队出版配套教材《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第三版(微课版)》,完成3篇教研论文(含1篇EI检索),线上资源学习数据亮眼,章节学习超5300次,人均视频观看时长近4小时。下一步,团队计划申报智慧课程,引入AI助教实现编程精准指导,搭建跨专业案例库,并优化微视频适配碎片化学习需求。
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信息融合视角下信息校验与传输仿真实验》团队组长刘智珺老师则表示,项目已完成三轮教学实践,实验内容按“汉字转码存储—校验码编解码—干扰传输纠错”模块化设计,采用国产芯片融入课程思政,同步开发知识图谱与数字人导学资源,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基础层封装实验、进阶层开放逻辑设计)提升学生系统能力。后续将重点推进知识图谱与实验融合、建设协同操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实验应用范围。
在教研项目方面,数据处理教学研究项目已完成教学大纲重写,建成含600道题的在线题库,新增AI视觉方案、YOLOV11模型应用等教学内容,将上机实验升级为AI图像处理应用开发,学生实践案例实现120帧/秒的目标检测效率。软件框架课程教研项目则聚焦学生实践痛点,选定SSM框架并重构教学体系,出版配套教材,打包“即插即用”开发环境,解决学生课后环境搭建难题,目前已完成大纲审查与习题库、案例库建设。
会议明确,各项目将在暑期集中推进两项重点工作:完成教研论文发表,优化课程资源与实验环节,为项目下一阶段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