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科院人工智能专业创新开展新生引航活动 书写嘉鱼校区育人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11-07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秋阳沐嘉鱼,育人启新程。为助力2025级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蜕变,精准锚定专业发展方向,10月15日下午,信科院人工智能系以“链接未来,从现在开始”为核心主题,在嘉鱼校区开展新生引航专项活动。此次活动由人工智能系主任、嘉鱼校区轮值干部张硕统筹组织,覆盖人工智能专业全体2025级新生,通过专业解读、竞赛动员、师生对接、实践赋能四大模块,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育人活动,为校园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活力。此次引航活动既是落实信科院“新学期新气象,同心共筑成长路”育人理念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嘉鱼校区“低年级厚基础、强实践”培养模式落地的重要实践。
活动伊始,人工智能系主任张硕老师系统梳理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从基础理论课到高阶实践课的递进逻辑,从跨学科融合模块到个性化发展方向,帮助新生构建完整的专业认知框架。同时,她结合嘉鱼校区教学资源特色,让新生清晰了解在嘉鱼校区的学习路径与成长资源。
在竞赛动员环节,张老师重点介绍了“2025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营”及多项专业赛事。其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营”作为信科院深耕多年的优秀实践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4期,累计培养近120名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往期学员中不乏凭借训练营成果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获得知名企业实习offer或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优秀代表。张硕老师以这些鲜活案例为切入点,生动阐述了参与竞赛对锤炼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作用,更点明其对未来职业发展、学术深造的长远赋能价值——既是积累履历亮点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前适应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节奏、抢占职业赛道先机的有效方式。
同时,张老师特别向大一新生发出倡议,鼓励大家打破“低年级无经验”的认知局限,主动投入新一期训练营学习:“训练营为新生量身搭建了‘理论学习-项目实操-导师指导’的成长链条,能帮助大家提前接触专业知识、夯实学科基础,在实践中找到学习方向、积累成长信心。”她的分享既有对竞赛成果的权威解读,也有对新生成长的殷切期许,不仅让新生深刻认识到竞赛与实践的重要性,更帮大家找准了大学初期的奋斗目标,为后续主动参与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班会单一交流模式,搭建“系部统筹+班主任对接+实践平台支撑”的多维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覆盖。
在师生对接环节,高巍、姚静怡、饶莹三位班主任集体亮相,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向新生传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三位班主任不仅详细介绍了各自负责的班级管理计划,还针对新生关心的专业细分方向、学习方法、职业规划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未来四年,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成长,既是学业上的指导者,也是生活中的陪伴者。”班主任们的真诚分享,为后续师生高效沟通、协同成长筑牢基础。
实践赋能环节则由软件工程系定会老师主导,重点推介校级重点实践平台“首义先锋工作室”。定会老师以“如何让理论知识‘活’起来”为切入点,介绍工作室面向嘉鱼校区低年级学生推出的“孵化计划”——新生可依托工作室资源,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工作室在嘉鱼校区设立专项对接通道,不设门槛、只看热情,就是要为新生打造‘从课堂到实践’的无缝衔接平台。”定会老师的介绍,为新生提供了在嘉鱼校区开展实践创新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完善了实践育人链条。
活动结束后,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对人工智能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感受到学院对低年级学生培养的重视,未来将积极参与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成长。
下一步,信科院人工智能系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发挥“系主任+校区轮值干部”的双角色优势,围绕嘉鱼校区育人目标,优化“专业引航+竞赛赋能+实践支撑”的培养模式,推动更多优质育人活动在校区落地,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学院在校区协同育人、专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通讯员:姚静怡 张硕
审核: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