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铸就卓越,用镜头记录成长
发布时间:2025-06-09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为充分展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学成果,记录学生实训课堂精彩瞬间,学院于5月29日下午组织开展了学院各专业实践课宣传片拍摄工作。本次活动以“创新驱动未来,实践铸就卓越”为主题,通过镜头生动捕捉学子们在项目开发、数据分析、团队协作中展现的专业素养与青春风采。活动由刘智珺副院长总负责。马玲副院长、党总支书记赵瑜、副书记刘成义、综合办主任朱水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负责人金兰、信息系教师刘丽及韩洁、辅导员魏苗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工作。
午后的阳光洒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训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专注的气息。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与各小组热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探索与实践的活力。在展厅区域,人工智能应用展台同样引人注目。余哲、李梦雨、夏文迪等几位年轻的老师正带领着学生进行应用展示的拍摄工作。他们或调试设备,或指导学生操作演示模型,镜头捕捉着智能算法运行时的精妙瞬间和师生们专注投入的身影,将前沿技术的魅力与教学实践的成果一同记录下来。与此同时,画面定格在实验室前方的讲台。何苗老师神采奕奕,正以当前热门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为鲜活案例展开教学。他深入浅出地剖析着“用户界面(UI)设计规范与后台数据交互的核心原理”,并重点拆解了企业级开发中至关重要的性能优化要点。何老师巧妙地将产业一线的最新要求与实践经验融入课堂讲授,内容既扎实又贴近实战,牢牢牵引着全场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凝神操作着终端,课堂气氛专注而活跃。
随后,镜头敏锐捕捉到师生互动的精彩时刻。当何老师抛出关键问题:“如何设计更高效的数据加载策略来提升用户体验?”此时,课堂气氛瞬间活跃。一名学生自信举手,在特写镜头下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思路,特别提到了“异步加载与缓存机制的应用”。何老师专注倾听,适时给予点拨和补充,一问一答间,展现了学生敏捷的思维和课堂的深度参与。随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依托《嵌入式开发基本原理》实训课程,以开发板为核心平台,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电子钢琴项目。该实践深度融合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C编程、外设驱动开发与系统调试等关键技能,生动诠释了“创新驱动未来,实践铸就卓越”的理念,充分展现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成果的卓越能力。隔壁机房内,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则沉浸在“电商用户行为分析”项目中。章一彬同学带领小组利用Hadoop和Spark框架处理数据集,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用户购买偏好。大数据不仅是工具,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她指着屏幕上动态可视化的分析结果说道,“实训课教会我们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价值,这对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宣传片特别聚焦学院“校企双导师”实训模式。作为校外导师何老师和夏老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训环节。他们评价道:“学生们的代码规范性和工程化思维远超预期,尤其是他们对敏捷开发流程的掌握,体现了学院教学与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此次宣传片的拍摄,如同一组生动的教学纪实快照。镜头忠实记录的每一个瞬间,教师立足产业前沿的倾心传授、学生踊跃思考的积极应答、实训区全神贯注的技能锤炼、讲台上自信从容的项目展示,这些都是学院计算机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最直观的主角。这些鲜活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学院师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更是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过硬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理念的精彩呈现。
活动尾声,刘智珺副院长谈到:“实训课是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华为专业侧重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大数据专业强化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能力,二者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人才支撑。”活动结束后,赵瑜书记和老师们纷纷表示,未来学院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覆盖面,引入更多前沿技术项目,同时通过宣传片等形式向社会展示办学特色,吸引优秀学子加入。
通讯员: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