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映初心
--——信科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国庆献礼微短片创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信科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精心筹备并拍摄国庆献礼微短片,全体党员学子以代码为笔、以技术为墨,将专业所学与爱国情怀深度融合,用生动影像展现新时代青年党员的使命担当,为祖国生日献上独特祝福。
此次微短片拍摄聚焦“国庆献礼动画”开发历程。前期筹备阶段,王薪皓、胡境津、吴闽三位党员同志主动担当,肩负起剧本撰写的重任。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讨主题,从初心使命的内涵挖掘到镜头语言的细节设计,字斟句酌打磨每一个情节,反复修改十余稿,只为将党员的精神风貌与国庆的喜庆氛围完美融合。三位同志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为短片筑牢了故事的根基。
微短片以镜头下大三学生党员付程鹏与两名同伴全程投入代码编写展开,以Java语言和C语言为核心技术支撑,敲写代码绘制国庆主题动画。屏幕上,一行行严谨的代码不断跳动,从基础框架搭建到数据接口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学子们的心血。然而,编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项目推进至关键阶段,付程鹏负责的核心模块突然出现代码报错,反复调试仍无法解决,键盘敲击声渐渐停歇,他皱起眉头,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脸上难掩疲惫,拍摄现场也暂时陷入沉静。
就在此时,身旁的同伴正用电脑播放九三阅兵视频,画面中,受阅方队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庄严行进,“向右看”的嘹亮口号透过屏幕传来,激昂的阅兵音乐瞬间打破了实验室的沉闷。付程鹏无意间抬头,目光落在视频里威武的装备方队上,那象征国家实力的画面让他精神一振。恍惚间,他仿佛从阅兵的磅礴气势中汲取到了力量,想起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攻坚克难的事迹,重新燃起斗志。他深吸一口气,戴上眼镜回到电脑前,指尖再次在键盘上飞舞,Java语言的逻辑构建与C语言的数据处理相互配合,在同伴的协助下,终于成功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国庆献礼动画”的第一阶段开发,拍摄镜头也记录下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
“走啦,去操场放松下,支部还准备了庆生活动呢!”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同伴笑着招呼付程鹏。两人来到操场,只见全体28名支部学生党员早已整齐列队,手中挥舞着小国旗,现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随着活动推进,“放飞纸飞机”环节正式开启,付程鹏与大家一同将写满爱国祝福语的纸飞机抛向空中,彩烟跟随在飞机后方,形成14道绚丽彩烟,象征着14年抗战的峥嵘岁月。过程中,一架纸飞机恰好落在了前来参与活动的老师手中,老师笑着走上前,接过纸飞机对他说:“付程鹏,你们现在奋斗的样子让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课题的时候,希望你们能把我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老师的鼓励如同明灯,让付程鹏瞬间有了新的灵感,他当即决定返回实验室,完善代码语言的最后部分。
回到实验室,付程鹏结合新想法,继续投入代码编写中。键盘敲击声与屏幕光影交织,他不断优化,改善代码呈现的效果。最终,当屏幕上的动画依次点亮,完美呈现出为祖国庆生的生日蛋糕时,整个开发任务圆满完成,微短片的拍摄也顺利收官。进入后期制作环节,物联网(腾讯云)2301班的李坤同学接过创作的接力棒。他凭借视频剪辑技术能力,对每一段素材进行精细剪辑,从画面节奏的把控到背景音乐的搭配,从字幕特效的设计到色彩色调的调整,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呈现最佳视觉效果,李坤同学常常熬夜工作,反复对比不同剪辑方案,最终让静态的剧本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光影作品。
从剧本构思到成片呈现,前期创作与后期制作的无缝衔接,青年学子之间的默契配合,生动诠释了“团结一心”的深刻内涵。这种跨越年级、凝聚师生力量的协作精神,不仅是本次微短片制作成功的关键,更是信科院学生第一党支部永葆活力的源泉。在人工智能与代码语言飞速发展的当下,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的蓬勃生命力。
此次微短片拍摄,不仅是一次为祖国庆生的创意实践,更是新一代青年党员以专业能力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支部书记朱晨鼓舞党员同志谈到:“用代码语言献礼国庆,用技术助力强国建设,这只是我们的新起点。未来,同学们要继续深耕专业,以更优异的成绩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朱晨
审核: 赵瑜